2019年1月27日,财新智库高级研究顾问易剑东教授首次跨年演讲在水立方落下帷幕。作为体育行业领域首个跨年演讲,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除了100多位重量级现场观众外,还有几十万观众通过直播平台实时在线观看了这次演讲。
易教授指出人的健康、快乐、幸福三大需求中体育带来的作用不可替代,WHO的16个字建议中,“适度运动”最具统摄意义,因为坚持经常运动的人会很注意科学膳食、戒烟限酒、平衡心理。
很大意义上可以说,体育人最幸福。体育寻求的就是超越肉体痛苦的精神娱乐:从身体到心灵的畅快感、从感性到理性的愉悦感、从自娱到他娱的审美感、从痛苦到快乐的崇高感。
但我国在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不理想。从国际经验和体育配置资源的能力看,形式上有独立的体育部门并不是体育事业地位高的标志,更不是体育产业繁荣的标准,重要的是体系是否协同。而一个国家某项事务的体系要素能否真正协同,一定是长期磨合和博弈的结果,包括利益的整合、机构的配合、观念的融合,这才是国家的某项事务最终实现内在协同和有机治理的必要条件,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能发展到今天的地步,GDP占比普遍超过2%、就业人口在全社会总体就业人口占甚至达到4%,就是实现了这种协同和整合的自然结果。我们目前体育产业GDP占比1%、就业人口占比大约0.5%,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赶超,利益、机构、观念的协整是关键。
易教授认为中国从事科技工作的专家应该更多地探究体育产业。历史经验表明:体育产业是高新科技最初的实验场,很多高新科技首先在体育领域达到应有,比如新材料在体育用品和器材中的运用。只要足够多的企业有科技为本的朴素意识,而不只是追求专利数量和所谓的研发中心数量,真正把高新科技引导到体育产业中来,体育产业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太多的科技成果、科研人员乃至技术人员没有转化到体育行业当中来。
在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上,易教授表示体育与健康和养老已经形成了此消彼涨的关系。国际上基本公认身体锻炼作为积极主动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健康的影响因素当中占的比例超过医疗(一般认为医疗在健康要素中只占8%),但是医疗每年可以得到国家的公共财政投资是体育的50倍左右,体育现在400多亿,医疗1万多亿,甚至迫近2万亿元,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更是奔涌而来。但是在社会均衡发展中,体育应该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体育才可以成为生活方式。
易教授总结道体育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根本意义,体育首先得是生活方式的稳定组成部分,体育还需要有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输出,这样才有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路径是“生存-生活-生产-生意”。对目前的中国来说,与其求索中国体育产业何时迎来春天,不如追索中国社会何时接纳和拥抱体育。与其探究体育产业需要怎样的市场体系支撑,不如探索体育发展需要怎样的社会环境支持,与其思考如何才能吸引民众消费体育产品和服务,不如思索如何让民众的生活离不开体育场所活动和社群。
体育不是一个可以随意被切割的领域,体育关照任何领域、不排斥任何人。比如教育领域将其视为与德育、智育等并列而实际上忽视,就是令人伤感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经批评世界范围内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被忽视,而这个现象在中国尤其严重。中国体育产业理应为人们福祉(健康快乐幸福)做更大贡献;中国体育产业理应为国民经济、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环境友好、国家形象做更多贡献;中国体育产业理应为世界体育秩序建构和格局重塑、体育全球化治理做更好贡献。
易剑东博士,财新智库高级研究顾问。现任温州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及体育产业与大健康项目学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专家、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会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第八届理事,中国足协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北京2022冬奥会总体策划及法律事务部副部长。
本文转载自“体育商学”公众号,转载时有所删改,原文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A6r8QdSCTX2DwLTq2VPgTw
2019年0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