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0年7月6日,中信建投证券2020年度夏季资本市场峰会正式开幕,受张岸元首席邀请,财新智库高级顾问、蒙格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席、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博士参加本次会议,并就“商业银行开展证券业务”发表演讲。
原文内容如下:
近日,对于向商业银行发放证券牌照在业内有很多议论。本人在商业银行从业几十年,有心得体会。我认为,目前这个现象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动因。
首先,从需求的角度,资本市场目前扩容很快。 截至今年7月初,上证A股上市公司大约1520家,总市值约41万亿;深圳主板上市公司460家,市值约8万亿;科创板110家,市值约2万亿;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960家,总市值约12万亿;创业板上市公司822家,总市值约8万亿;B股上市公司96家,总市值约750亿;全国市值总规模约72万亿。市场扩容需要资金支撑,而70%的资金在商业银行体系,所以需要让商业银行进入。
其次,是为了增加国际竞争力,打造“航母级别证券公司”,同国际金融巨头机构,如高盛等,开展竞争的需要。
国内存在“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不足”的缺陷。 若要改变这一缺陷,势必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从现有商业银行来看,实际上这又回归到选择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这一问题上来。
我本人经历过这一历史上的改革。在90年代以前,全球的商业银行监管都比较注重“防火墙”。90年代之后,欧美国家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基本上进入金融自由化的新时代。上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银行业也开始了初步的探索。
“风险”这个词,在我国正式出现是在90年代。那个时候,大家普遍对“风险”缺乏认识,普遍追求“速度”、“规模”,所以开展多元化经营。在几年后,就出现了混乱的情况,积累了大量的坏账,银行业背负沉重的包袱。在几大商业银行上市之前,曾采用一些财政手段,通过创立几家资产管理公司,来接盘几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上述的不良资产,与多元化经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时,建设银行曾提出“一心一意办银行”的口号。站在今天来看,是否还存在继续坚持的必要性呢?是一心一意办银行,还是综合化经营呢?
时代在变,我们的策略也应该随之改变,但下面我想着重分析一下多元化经营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让银行进入证券界,我认为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为什么会提出“一心一意办银行”?原因就在于,经济快速发展会带来更多的业务量,当时的监管体系也不太完善,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成熟,金融环境(或者说是信用环境)还比较缺失,法律体系也不健全,在这样一个总体环境下,银行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也伴随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就引申出一个选择:是以约束、制约为取向的分业经营来推动经济发展,还是实行快速整合市场因素的多元化经营呢?
我个人认为,这几十年间,我们国家的监管确实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监管的基本模式尚未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所以两种模式哪种更有效率,更适合中国的现状呢?我曾写过一本《远离冰山》,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在今后几十年,这种情况不会有大的变化,即分业经营这种模式还会存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
在本人的从业生涯中,也管理过子公司。2005年之后建设银行创立的几家子公司,除了证券牌照外,其余各方面,如租赁、人寿等的牌照基本上都有取得。我认为,证券牌照应该算是业内的一个“底线”,大型商业银行的子公司很难面向市场,相反它一定是面向母公司,从母公司寻求资源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市场对象,这是一个“又快又准”的模式。但如果缺乏一个完善的“防火墙”,而只是推动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全牌照金融机构的话,其“放大作用”将会加剧金融风险传染。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存在一些优势,如整合资源效率高等。但是在文化角度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存在一些比较大的文化差异:投资银行崇尚精英文化,个人业绩偏好比较激进,而商业银行则相对保守,通过系统严谨的流程实现价值创造;在专业技能方面,双方的差别也相对较大:投资银行要善于给客户“讲故事”,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的取舍问题,而商业银行则主要是针对潜在客户“听故事”,要注重信息的全面;激励方面也存在着不同:商业银行经营主要靠“薄利多销、细水长流”,以规模经济为基本模式,而投资银行则不然。李格平总裁长期从事证券业,对以上也都非常清楚。
综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商业银行持有证券牌照的必要性,证券牌照作用太大,存在令人担忧的部分。是否放弃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隔离,需要考虑风险。如果没有隔离,那么将来资本市场的变化、指数的变化等将直接威胁到商业银行的“三性”(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届时,商业银行流动性警戒线、信贷规模的确定、经营方式等均可能发生改变。市场扩容除了商业银行这一渠道,是否还有别的方式,需要进一步地思考,信贷资金直接入市,是否会进一步加剧泡沫化?会不会造成实体经济发展更加困难?
商业银行目前总资产规模约250万亿,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一方面,资本市场对资金存在需求,另一方面是间接融资比例太高,存在大量的社会资金。面对这样的经济矛盾,我个人认为,应该通过深化改革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我国股市目前的监管方式、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强制性的分红制度,难以形成价值投资的氛围。同时,促进国内证券公司的整合合并,也可以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航母级证券公司”。
作者朱小黄博士,财新智库高级顾问,经济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会长;原中国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副行长,原中信银行行长、中信集团监事长。著有《远离冰山》、《价值银行》、《财富信仰》、《临渊结网》、《中国债务拐点研究》等专著和文集。作为学术委员会主席,负责惟道风险研究院、深圳大学风险研究中心、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撰写的蒙格斯系列报告。蒙格斯报告,致力于中国宏观经济拐点研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以经济理论、拐点思想、数据分析和计算模型为导向。
本文转载自蒙格斯报告公众号,转载时略有修改。蒙格斯报告更多详细信息及报告原文敬请关注https://www.mongoose-report.com/
2020年07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