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财新智库高级研究顾问许宪春等专家学术著作:《“十四五”规划纲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研究》发表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摘要:“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未来五年至十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规划,制定了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重要举措。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其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新增加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或原有指标的新提法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分析“十三五”时期有关目标完成情况探讨“十四五”时期完成有关新目标存在的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针对目前统计指标、统计标准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需求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纲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挑战
作者简介:许宪春,财新智库高级研究顾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胡亚茹,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骨干研究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文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通过学习和研究“十四五”规划纲要,能够了解“十四五”时期至2035年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对研究今后一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其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新增加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或原有指标的新提法进行重点研究,探究新指标或新提法的意义和作用。同时,结合“十三五”时期有关目标完成情况,探讨“十四五”时期完成有关新目标存在的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按照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五大部分设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经济发展部分和创新驱动部分均设置3个指标,民生福祉部分设置7个指标,绿色生态部分设置5个指标,安全保障部分设置2个指标,一共20个指标(见表1)。
表1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1.[ ]内为5年累计数。2.带*的为2019年数据。3.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生产能力之和。4.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指标值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明显高于正常年份。5.202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2.5%为预计数。
(一)经济发展指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针对经济发展设置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个主要指标。
GDP增长率。“十四五”规划纲要虽然没有提出年均增长目标,但明确指出GDP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视情提出预期目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是GDP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反映单位就业人员创造的GDP。“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GDP增长,实际上是要充分发挥劳动要素的潜力,提升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从2018年开始,我国就业人员在减少,要实现“十四五”时期GDP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要求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GDP增长是非常必要的。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的城市生活,要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9年的60.6%提高到2025年的65%。
(二)创新驱动指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针对创新驱动设置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个主要指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显示出“十四五”规划纲要高度重视研发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了“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对发明专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指标,要求从2020年的7.8%提升到2025年的1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体现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三)民生福祉指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针对民生福祉设置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和人均预期寿命7个主要指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这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收入分配领域的重要体现。
城镇调查失业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十四五”规划纲要不仅重视扩大就业容量,而且重视提升就业质量,重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20年的10.8年提高到2025年的11.3年。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要求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20年的2.9人提高到2025年的3.2人。这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新增加的指标,体现出对医疗服务资源供给的高度重视。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要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从2020年的91%提高到2025年的95%。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要求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2020年的1.8个提高到2025年的4.5个。这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指标,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切实解决居民生育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人均预期寿命。“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十四五”时期人均预期寿命在“十三五”时期提高1岁的基础上再提高1岁。
上述民生福祉指标是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五大类别中指标数量最多的部分,包括了居民收入、就业、教育、健康、养老和生育等各方面重要指标,反映出“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民生福祉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四)绿色生态指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针对绿色生态,设置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和森林覆盖率5个主要指标。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单位GDP能源消耗是指一次能源消耗总量与GDP的比率,是一定时期内每生产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要求“十四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这两个指标在近几次的五年规划纲要中都出现了,“十四五”时期的目标要求与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密切相关。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具体而言,选取了两个指标对环境质量进行约束: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主要用来判断空气质量表现情况,“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从2020年的87%提高到2025年的87.5%,5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主要用来衡量水质量表现情况,要求从2020年的83.4%提高到2025年的85%,5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森林覆盖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科学推进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现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要求森林覆盖率从2019年的23.2%提高到2025年的24.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五)安全保障指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着力提升粮食、能源、金融等领域安全发展能力。针对安全保障提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主要指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要求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过6.5亿吨。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生产能力之和。“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要求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大于46亿吨标准煤。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很高,比如,石油70%以上依靠进口,煤炭和天然气也有一部分依靠进口,提高我国自身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是能源安全战略的需要。
安全保障指标是“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新的指标类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这两个安全保障指标充分体现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视。
二、“十四五”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相比发生了若干变化,这是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因此关注的发展问题,设定的发展目标均发生了若干变化。将“十四五”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对比,有助于了解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在经济发展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选择了3个指标,而“十三五”规划纲要选择了4个指标,其中城镇化率又分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所以实际上包含5个指标(见表2)。
表2 “十四五”规划纲要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类主要指标对比
注:1.带*指标的目标为与2019年实际数据相比目标。2. “十四五”、“十三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十三五”时期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均为约束性指标。
具体来看,GDP增长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两个指标虽然在两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存在,但目标的设定方式存在差异。“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十三五”时期GDP平均每年增长6.5%以上;而“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没有明确给出“十四五”时期GDP年均增长目标,而是要求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目标。一方面,这意味着“十四五”规划纲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增长目标。这是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国内外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增长目标能够更加客观精准地引导经济发展。相应地,“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目标也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年均大于6.6%转变为高于GDP增长。
“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十三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累计增长3.9和5.1个百分点;而“十四五”规划仅要求“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累计增长4.4个百分点(注:由于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数据尚未公布,“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累计增长4.4个百分点的目标是指2025年比2019年提高4.4个百分点。),没有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出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累计提高5.5个百分点,而“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未就该指标设定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要求。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过早去工业化”与高收入国家的去工业化存在显著差异,发展中国家“过早去工业化”后制造业规模和效率的下降是其经济增速回落的重要因素。因此,大量研究指出,中国应警惕服务业占比迅速提高,工业占比下降的负面影响[1][2][3][4][5]。所以,“十四五”规划纲要在“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一章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要求。如果同时再要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两者便会出现矛盾。这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删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这一指标的重要原因。
在创新驱动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选择了3个指标,而“十三五”规划纲要选择了5个指标(见表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这一指标在两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均出现了,但是目标提法存在差异。“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在2020年达2.5%,累计提高0.4个百分点。而“十四五”规划纲要由于并未对“十四五”时期GDP增长提出明确要求,因此没有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设定具体目标,而是直接要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且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在2020年达12件,累计增长5.7件。“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在2025年达到12件,累计增长5.7件;预期目标的数值虽然完全相同,但“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了“高价值”,更加注重有效数量和质量。
“十四五”规划纲要新增加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指标,要求从2020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10%,累计增长2.2个百分点;删除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3个指标。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核心技术,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以数据和数字化技术为主要要素的数字经济为经济增长带来强大动力。因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我国创新能力的增强,且与科技进步贡献率、互联网普及率等指标正相关,可以用来衡量创新驱动情况。同时,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在创新驱动方面的作用有限。
在民生福祉方面,“十四五”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均选取了7个主要指标(见表2)。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人均预期寿命这四个指标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十四五”时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2025达到11.3年,累计提高0.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在2025年达95%,累计提高4个百分点。而“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十三五”时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大于6.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2020年达到10.8年,累计提高0.57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在2020年达到90%,累计提高8个百分点。“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十四五”时期人均预期寿命累计提高1岁,与“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十三五”时期的要求相同。但是人的寿命越高,预期寿命再增加1岁的难度越大,所以“十四五”时期的达标难度提高了。
“十四五”规划纲要用城镇调查失业率代替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要求“十四五”时期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均低于5.5%,而后者要求“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大于5000万人。“十四五”规划纲要新增两项指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要求在2025年达到3.2人,累计增加0.3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求在2025年达4.5个,累计增加2.7个。取消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两项指标,这主要是由于农村贫困人口在2020年已经实现全部脱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不再能够衡量民生福祉的改进,下一阶段应关注相对贫困问题;“十三五”时期也已经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任务,“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注重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推进老旧楼宇改造,因此城镇棚户区改造套数也不再是衡量民生福祉的主要目标。
在生态环境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利用绿色生态类别指标取代“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资源环境类别指标,而“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绿色生态类别的五个指标均是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资源环境类别的13个指标中挑选所得(见表3)。
表3 “十四五”规划纲要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经济社会发展约束类主要指标对比
注:1.带*指标的目标为与2019年实际数据相比目标。
具体来说,“十四五”规划纲要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删除了空气质量中的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地表水质量中的劣V类水体比例、森林发展中的森林蓄积量、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元GDP用水量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八个指标。其他指标被保留,但要求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还是提出了“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基本消除劣V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严守耕地红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50万亩以内”“单位GDP用水量下降16%左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等目标,可见这些问题并非不被关注。安全保障类别及其中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指标则是“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设置的类别和指标。
三、“十四五”规划纲要新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或原有指标的新提法
通过与“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发现,“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新增加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指标,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有了新的提法。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也有了新的提法。本部分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新增加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原有指标的新提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十三五”时期相关指标的表现探讨新指标或新提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5年达到10%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和开发应用数据的能力不断提升,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在数字化技术和数据生产要素的推动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政府的治理方式、居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G20峰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他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多次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李克强总理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门设立一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强调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新增加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要求从2020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10%,累积提高2.2个百分点,充分说明“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这对于推动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GDP增长
在充分发挥增长潜力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GDP增长。如前所述,全员劳动生产率是GDP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它衡量了劳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越高意味着劳动效率越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劳动参与率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GDP增长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十三五”时期前三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低于GDP增长,后两年才高于GDP增长。这一问题值得关注,“十四五”时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劳动效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十四五”规划纲要还特别提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首次对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提出明确目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是一个国家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研发经费投入具有累积效应,科技成果的显现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因此,未来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标对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至关重要。同时,基础研究对于解决关键领域核心问题、掌握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十三五”时期,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相对偏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不少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关键工艺等方面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对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因此,“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提出明确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九大领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产业升级、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继续保持高度重视,提出了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这一比较高的要求。
四、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目标存在的挑战及政策建议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大部分目标顺利完成。其中,根据已有数据表现,民生福祉、资源环境两个类别指标的目标完成情况较好,绝大部分指标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而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中,除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额完成或提前完成目标外,其他指标实现情况与规划纲要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结合“十三五”时期各指标的表现情况及“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本部分探讨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目标可能存在的挑战及政策建议。
(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累计提高2.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44个百分点。根据许宪春和张美慧(2020)测算,“十三五”前四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0.29个百分点,要实现目标存在一定难度[6]。因此,应加强关键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数字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
“十三五”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5%,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2.5%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明显低于8%,“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实现有难度。应当从多方面着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升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包括:加强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对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实行税收优惠;鼓励慈善捐助、高校自有资金更多投入基础研究等。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2019年该比重不到12%,2019—2025年累计需要提高5个多百分点。根据“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表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较高,2025年实现目标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十四五”时期应加大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是把握好方向,精准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应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产业发展环境营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周期长、技术性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在“十四五”时期应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力度;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基金,并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大力推进创新相关的减税降费工作,利用金融等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同时还应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一些统计方面思考
还有一些重要指标由于可获得性原因,没有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例如,在充分发挥增长潜力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GDP增长,这主要是针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员减少、人口红利下降的实际情况,为了GDP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需要提高劳动要素的效率而设置的指标。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的资本红利也在下降,为了GDP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也需要提高资本要素的效率,但目前政府统计还不能提供反映资本要素效率的指标。在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着力提升粮食、能源、金融等领域安全发展能力。关于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纲要提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大指标,但在金融安全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统计指标,并未提出明确目标。
同时,现行的一些统计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需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目前许多新经济企业认为数据资产已经成为其主要资产,数据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政府治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国际统计标准仍将关于数据的支出作为中间投入处理,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不出来,这对于从资本要素角度理解经济增长带来了困难。
[参考文献]
[1]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2]黄群慧,黄阳华,贺俊,江飞涛.面向中上等收入阶段的中国工业化战略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17,(12).
[3]姜长云,盛朝迅.警惕服务业占比长期过快上升的负面影响[J].经济纵横,2016,(6).
[4]魏后凯,王颂吉.中国“过度去工业化”现象剖析与理论反思[J].中国工业经济,2019,(1).
[5]钟正生,钱伟.捷径,还是陷阱?——中国“过早去工业化”的风险[J].金融市场研究,2019,(2).
[6]许宪春,张美慧.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0,(5).
原文转自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转载时略有删改
2021年0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