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CRI可在气候风险评估、期货和再保险方面发挥指示作用

财新智库实体经济与风险分析系列会议第5期

2018年4月26日上午,财新智库实体经济与风险分析系列会议第5期在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成功举办,本期会议由财新智库和清华大学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各界专家参会,就气候气象风险与农业保险这一议题展开了讨论。

会议由清华大学金融系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财新智库高级研究顾问陈秉正主持,会议首先由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高尔基致辞介绍财新智库对气候风险和实体经济风险的关注,之后依次由清华风险中心介绍《国内外利用保险应对气候气象风险的主要实践》、由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博士做了《中国气候风险指数(CRI)和中国农产品产量指数的开发编制情况》、《气象灾害指数在河南省适用性分析》两项工作的报告。

交流讨论环节,各界专家对气候气象风险与农业保险的关系进行了交流,包括:农业保险的设计和实践问题,天气指数的金融应用,气候数据在县级尺度及更小尺度上的应用可能,气候因子在保险研究中如何面对基差风险,国内外农业保险的产品情况和经验,中国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与对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的需求,粮食安全、农业金融和气候气象预测的相互结合,农业保险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多个专业领域内容。

我国农业保险领域知名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指出,气候气象的科学成果在经济计划、风险管理中有很广阔的应用,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十余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业务效率、关于道德风险的监管、费率精算的数据积累和产品创新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气候气象数据一是可以在精细化的方向上支持保险的定价和产品设计,二是可以在宏观、区域的层面上进行气候风险的评估、提示更多的政府引入农业保险的机制。财新智库和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气候风险指数(CRI)在这些方面都可以起到作用,可以做进一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张峭教授指出,有关农业、农作物产量的研究,财新智库和国家气候中心的研究中利用了气候气象因子、以及投资投入因子,有了相当的解释力,未来可以各方合作将农业管理因子整合进入模型进行研究,并且可以结合遥感监测数据进行研究。

清华大学陈秉正教授指出,在农业保险应用气候气象数据时,以及农业保险产品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基差风险问题的解决,因此需要在更小的单位里来设置气候气象指标。中国气候风险指数(CRI)作为较为宏观的指数,在县、省、全国的级别来分析不同风险类别的情况,对于再保险和期货的应用适用度很高,也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王国军教授认为,农业保险的未来需要面向科技化、精细化、精准化三个方向,否则一些缺乏更深层次设计和思考的产品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指数保险对于解决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都有非常大的优势,但在技术上的支持和政府运用保险工具跨年调节防灾预算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叶殿秀博士对中国气候风险指数(CRI)、中国农产品产量期望指数的编制技术进行了补充说明,对于与会保险专家们关心的气候数据在微观、长期层面应用的问题做出了回答,在模式预测基础上的降尺度预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经济生产的应用上也要根据实际的数据需求来使用相应的数据、不一定是越精细越好。现有的中国农产品产量预测指数的编制中已经考虑了不同作物不同生育生长期的特点,以及一些年际统计处理。

参加本期专家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国银保监会、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的专家以及部分保险公司代表。

实体经济与风险分析专题会,是国内少有的技术与金融共同背景的业务研讨,实操、高端的业务会议,基于财新智库不同的工具产品和业界关心的前沿问题。系列会议一般采用专家闭门研讨的形式,涉及气候风险、期货、商品投资指数、区域经济等方面议题。财新智库主办,根据不同专业课题可与科研院所合办,历史合作伙伴包括国家气候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财新智库 联系方式:010-8590 5249

2018年05月02日

财新智库-新经济时代数据工具制造商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387号鄂ICP备19021560号-1 Copyright © 财新智库 版权所有

财新智库

关注微信了解最新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