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智库展开多条业务线,通过市场化运作,发展创新业务,在宏观经济、行业研究、市场指数、市场调查、数据库等服务领域进行拓展,为中外机构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服务,促进中国咨询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研究成果

依托多年在经济与金融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与研究、金融、商业机构和政府部门紧密合作,深度解读经济前沿,探究中国经济发展脉络。

    普惠金融
  • 《新经济环境下小微市场主体普惠金融研究报告》了解详情

    广发银行与财新智库携手发布《新经济环境下小微市场主体普惠金融研究报告》,基于宏观环境及中观行业趋势的分析,对小微市场主体当前的经营状况与金融需求进行了调研,其结论或可助力行业管中窥豹。

  • 《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了解详情

    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是微众银行We研究出品、财新智库提供研究支持、由微众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发起完成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该课题立足对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称“小型市场主体”)的经营现状和融资需求的关注,洞察市场特征。

  • 普惠金融需求侧调研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发展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基于全国范围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调研,深入总结其融资现状与需求,为普惠金融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献计献策。

  • 商业银行服务产业链研究了解详情

    立足商业银行视角,探求在“双循环”格局下的金融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深度调研相关产业链中的“难点”、“痛点”,总结商业银行服务产业链企业的应用和实践,寻找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尤其为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借鉴。

  • 城市商业银行行业研究报告

    联合百融金服,基于特有数据对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的深度分析,旨在从多角度为城商行提出方向性规划和建议,并对监管方出台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 ESG与金融
  • 中国信托业的 ESG 发展之路了解详情

    为深入剖析ESG理念和实践在中国信托行业的发展,五矿信托在财新智库的学术支持下,组织专项课题报告组,集合中国ESG30人论坛相关专家、综合数据分析、舆情分析等数据化手段,对ESG的发展脉络、草蛇灰线以及中国信托行业的转型机遇进行全面研究,并在业内率先形成《中国信托业的ESG发展之路》报告,以期为信托行业“探路”转型提供借鉴。

  • 中国家族信托可持续发展报告了解详情

    为深入剖析家族信托服务在中国信托行业的发展之路和未来趋势,中国外贸信托在财新智库的研究支持下,组织专项课题报告组,集合政策分析、行业专家访谈、综合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国内家族信托领域过去十年的发展脉络以及家族信托行业的转型机遇进行全面研究,并在业内率先形成《中国家族信托可持续发展报告》,以期为家族信托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行业前瞻洞察。

  • 行业研究
  • 2022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发展白皮书了解详情

    2022年10月,财新智库联合亚马逊全球开店发布《2022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发展白皮书》,从4大维度,5年数据剖析出口跨境电商产业趋势,聚焦17个代表产业群,赋能电商实现数字化转型、拓展全球市场,把握机遇,触达更多的消费者。

  • 租赁住房的探索与选择了解详情

    报告从供给、需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对中国住房演化分期,并通过房产价值形成链要素的租赁房屋分类模型、资产与资本回报率比较模型、资本市场与固定资产市场的价格关系比较模型、土地权利结构模型等研究框架的分析,论证租赁住房运营模式的可行性、资本市场与固定资产市场的价格关系以及土地类型的可利用范围,探究集体土地入市对土地、房地产市场以及解决住房问题的积极作用。

  • 宏观经济
  • 中国新经济系列报告

    沿新经济的发展脉络,从人口与城镇化角度刻画新经济发展图像,归纳总结新经济发展趋势,并为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平衡竞争与垄断了解详情

    聚焦于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研究,对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的巨大市场中保持有序的竞争环境进行了深度关注和研究。

  • 消费与大健康了解详情

    从中等收入群体的焦虑视角入手,分析了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商业保险等多个方面,对医疗保障的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

  • 数字货币研究了解详情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和私人数字代币风起云涌,稳定币发展尤为迅速。报告积极探索法定数字货币和稳定币如何从理论走向现实,围绕稳定币的法律属性和运营模式,探讨了稳定币的监管体系和潜在影响,以及稳定币在普惠金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稳定性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 投资环境国别矩阵(在研)

    从经济、金融、技术、社会、政治、法律等六个维度衡量了特定国家与中国的相似度,指标得分越接近于1,表明该国与中国相似度越高。该项目可为中国资本走出去,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提供参考。

  • 横琴自贸区研究报告

    “第三届中国改革横琴论坛”正式发布。报告结合财新智库和财新传媒长久积累的宏观研究及市场策略方面的数据经验,最终形成 “以粤港澳大湾区副中心为定位,以国际化和跨制度为破局”的产业发展建议。

  • 中国长期价值创造洞察

    财新智库联合加拿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理事会、高瓴资本、财新国际开展的首个旨在了解中国企业对于“长期主义”的调研。报告对来自28个行业的逾180家国企和私企进行了调研,受访企业总市值超过2.41万亿美元。

  • 碳中和
  • 中国交通碳中和:结构优化与技术创新并举了解详情

    本文将探讨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的现状,分析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并评估国家碳中和目标与政策框架的有效性。我们将采用财新智库此前提出的“资源禀赋-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的分析框架,以中国的交通资源以及碳排放现状为基础,结合国家碳中和目标与政策框架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交通行业碳中和之路提供参考与启示。

  •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了解详情

    财新智库作为出品方,联合洪泰基金、三峡智慧能源和霖和气候科技共同发布了《由碳达峰向碳中和:中国低碳发展行业展望年度白皮书(2021)》,对年内中国在低碳发展的政策、技术、金融、产业等方面做了系统调研和归纳。

  • 背水一战:中国电力求解碳中和能源转型的两难之题了解详情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展现了其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领导力。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和技术突破,中国电力行业正逐步从传统的煤炭依赖向清洁能源转型,这一转变不仅关乎能源安全,更关系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 山西的绿色转型:双碳背景下传统能源大省的实践及经验总结了解详情

    本文重点分析山西省的自然资源禀赋、碳排放现状以及碳中和政策框架,探讨其在构建高效、绿色电力体系过程中的实践与挑战,以及对未来能源转型的深远影响。

  • “以新补缺”的积极发展模式:广东省碳中和实践及经验总结了解详情

    广东省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在推动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使得广东省有能力在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气候行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模式。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全球碳中和政策及行动观察了解详情

    联合国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近年来地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北极冰川不断融化,海平面上升加速,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从洪水、干旱、野火到热浪、暴风雪,这些极端天气现象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气温升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因此,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使得人为碳排放与吸收达到平衡,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

  • “3060”目标的中国路径——双碳“1+N”政策体系分析了解详情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被称为“3060”目标。这是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抉择。为此,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1+N”政策体系,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碳排放重压下的创新:中国工业的绿色转型策略了解详情

    财新智库提出的"资源禀赋-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分析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审视工业碳排放领域的视角。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其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这导致了全球最高的工业碳排放量;钢铁和水泥两个核心排放行业的减排任务困难重重。然而,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个全面的1+N政策矩阵,旨在明确工业碳减排的目标,并确立了多方责任主体。这一政策矩阵不仅详细阐述了减排目标,而且强调了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同时鼓励和支持绿色制造等可持续发展方向。通过这些政策工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 天赋好风光:青海省构建零碳电力系统的目标、困境与实践了解详情

    青海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之一。本文旨在评价青海省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并探讨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我们采用财新智库提出的“资源禀赋-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的三元素分析框架,以全面评估青海省在自然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 金融工程
  • 人工智能与量化策略

    人工智能技术对投资管理行业正掀起颠覆性的变革。

    人工智能已经广泛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并且已经趋于成熟。在组合投资的分析和构建中,投资者能否受益于类似的机器学习算法?我们的研究表明,机器学习的算法与多因子资本市场理论基础完全一致,虽然预测Alpha(超额收益)从根本上不同于机器学习获得成功的许多业务环境,但是通过引入非线性函数模型和纳入因子相关作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因子组合的超额收益,并且帮助构筑更高收益风险比的智能贝塔策略。另外,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针对投资管理行业的机器学习的研究应用才刚刚开始。

    人工智能通过使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来“破解金融市场的代码”,结合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提供了SmartBeta因子组合构建的一种新思路。金融市场是复杂多变的,任何新的见解或优势都会被快速复制。相比线性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模型对于历史数据的拟合能力变强。但机器学习的应用也面临很多挑战:金融数据受频率和时间的限制,相比于机器学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视觉和语言识别),数据的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得慢得多,频繁交易也有带来交易费用的增加。

    我们以经过可持续发展逆向排除的大中型A股上市股票为投资对象,应用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算法构造策略,长期系统化获得A股市场高回报。策略目标是相对沪深300指数更高的期望收益风险比,选取预测Alpha显著的组合,建立多空仓位。策略具有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高策略容量、大市值、高流动性、低ESG风险等显著特征。

    一月、二月、三月份中,投资组合分别获得了相对沪深300指数3.94%、2.16%以及2.41%的超额收益Alpha。截至4月22日,投资组合在四月获得了2.55%的超额收益Alpha。年初至今,投资组合已累计获得相对沪深300指数11.28%的超额收益。

财新智库-新经济时代数据工具制造商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387号鄂ICP备19021560号-1 Copyright © 财新智库 版权所有

财新智库

关注微信了解最新研究报告